2003年3月23日

【讀散文】我異鄉人的身份逐漸清晰

王丹這個名字在1989年,與許多其他年輕人的名字深深地鐫刻在心上,從報章的字裡行間我們看見熱情、殘酷、無助、 悲痛的時代故事。十幾年過去,其間聽說王丹去了美國,而那些年輕的影像成了所有人的時代記憶,本以為這一切就這樣塵封歸檔。這幾年,偶爾在報紙上看見王丹 的文章發表,起初是懷著一種紀念過往的心情去讀的,但文章裡的王丹與記憶裡的年輕影像並不相符,雖然歷經了那諸多不堪的過往,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樸實而平 靜的年輕口吻訴說身邊的觀察與感動,像極了一個相知多年的朋友在異地裡跟你分享彼此的生活。
買了他前一陣子與詩集併出的散文集「我異鄉人的身份逐漸清晰」,裡頭是收錄他曾在香港發表四本散文集的文章,因應媒體特性,每篇篇幅並不長,於是更像朋友 間相互寄送的生活隨筆。注意到文章裡出現頻率稍高的「恍若隔世」一詞,大概已成了他某種人生喟嘆,雖然他迥異一般人的人生起伏不時從文章中隱現,例如他在 獄中的書寫,回憶逃亡時的片斷,但文章的焦點卻在外界的景象與內心的感悟的連結上,沒有咄咄逼人的控訴也沒有忿懣痛陳的感嘆,淡然卻不疏離地述說友誼、感 情、鄉愁、童年,每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會出現的心情,他以理路清晰的筆調將內心的風景描繪出來,像簡單的鉛筆素描,一時之間我會忘了那個1989年讓我心緒 激動的民運領袖,出現的是一個投入生活熱愛生命的未曾謀面的朋友。

即使我們看得出那烙印在他身上無法磨滅的歷史傷痕,但他自覺地將目光朝向前方而非自己身上,知道那確屬不易,也就更佩服他擺脫回憶幽靈糾纏的堅強意志,而 那麼年輕就歷經人生大難的清澈心眼,雖然常能看穿現實人生裡的謬誤,但也會像每個年輕的生命,被感情所傷、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莫名感動,很高興遇見了這樣 的王丹,也祝福他。

2003年3月15日

【讀小說】海邊的卡夫卡

從「地下鐵事件」與「約束的場所」這兩本報導文學式的作品之後,可以看出沙林毒氣事件對村上決定性的改變,「在神的 孩子都在跳舞」這本短篇集裡更印證了作者創作態度上的調整,那些早期作品的漂浮與非現實氛圍開始與現實世界的不完美與實在感產生交集,少了那種凡事無所謂 的調調,多了一點溫情關懷,少了商品符碼與無名主角,多了人際互動與情感投射,但又繼續保持著村上特有的幽默比喻與新鮮筆調,在此之後一直期待村上春樹的 新長篇,還記得在「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他努力經營出的故事場域,那個孤寂的小鎮街道與金色獨角獸,讓人差點身陷其中走不出來,好奇在他心境轉變之後,又 會創造出什麼樣不同的虛構世界呢?

終於等到中文版的問世,翻完之後,確實看到了一個新的村上春樹,但那並非與過去的徹底決裂,而是一種本質上的溫和轉變,故事的背景雖然是現實的世界,看到 了東京、四國等確切的地名,但人物設定則延續了以往的邊緣化,每個人雖然有了名字但卻依然缺乏社會的存在感,每個人所關注的是自我價值的審問與肯定:自己 是誰?又將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尋找自我的故事,加上那些出現書中的奇怪角色,讓我想起了神隱少女,但主題也許相似,氣氛營造上也同樣具奇幻意象,但村上透 過文字反覆深耕這塊領域,意念呈現上更加複雜繁複。故事結構採取最適合長篇的多線發展模式,並且仿偵探小說的描寫,一開始就出現一個待解決的謎團,隨著故 事推展,諸多線索開始浮現...

村上是個認真而盡職的作家,他很清楚長篇與短篇文體與題材上的不同,做足功課讓內容可以撐出長篇應有的寬廣格局,但又能掌握戲劇張力讓讀者維持對劇情的專 注力,展現出身為小說家真正的實力。而我覺得這部小說最大的突破是村上開始描寫現實的殘酷,執著於自我設定的邏輯而背棄一切道德法則,顯然是毒氣事件後村 上開始探索人性陰暗面的剖析書寫,透過真實與虛幻的交錯,超現實的荒謬事件,更能夠突顯出真實世界裡人們的種種可笑姿態,不僅在書名上,同時也用寫作技法 向卡夫卡這位開創超現實手法濫觴的作家致敬。在吸收了各式文本的精華,村上畢竟還是寫出了自己的作品。書評說這是村上春樹最接近諾貝爾文學獎的一次,身為 讀者卻不在乎這種蓋棺論定式的褒獎,只想繼續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能參與觀察作家的風格轉換並且充分享受閱讀樂趣,讀者的肯定對作者來說才是真正的肯定 吧。

2003年3月6日

【讀電影】秋天裡的春光

你曾想像歲至耆老之年,眼睛裡會看見什麼樣的光景?可能是一片白牆,牆上掛著黑色指針的大時鐘,你牢牢盯視著時光在每次輕微的跳動中寸寸消逝,然後思緒滑入溫暖的回憶之潮,將剩下的時日慢慢地耽溺掉。

其實人生的每一段歷程都可以過得精彩。電影裡的老人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像是玩一場真實人生的RPG(角色扮演遊戲):假扮成地鐵查票員向逃票女孩索吻、假扮成富翁去參觀待售毫宅被殷勤招待、假扮成陌生人的昔日舊友閒話家常...那不存著惡意的玩笑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欣然接受,即使是令人困窘的把戲揭穿,他也能以幽默的態度繼續完成整齣戲,因為真實人生不能逃避,必須面對,那是一開始就訂下的遊戲規則。

人生或許可笑但從來無法輕鬆帶過,電影裡並沒有讓老人每次順利得逞,但那並沒有動搖老人繼續遊戲的意志,當人走到生命的尾聲,往往更容易去分辨出事物的重要性,年輕時曾瘋迷的種種慾望,在時間的淘選下漸漸顯出原本貧瘠的面目,但能不囿於慣習而重新檢視這一切需要一個透徹的心靈,主角不只看清這一切,更用他的想像力將生活裝扮出繽紛的色彩,也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當你知道人生真正的幸福該如何追求,其餘的一切便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了。

既然老人以如此大的勇氣與決心去貫徹這個人生最後的遊戲,遊戲卻也曾一度中止,但那並非因著輿論的壓力或是自身的恐懼,而是因為愛。因為愛著一起走過流離歲月的妻子,那期盼平靜而安穩地抵達人生終點的老伴,他選擇回到平乏的生活軌道裡,為了愛而犧牲的感情令人動容,但老夫老妻的長久相依又豈不知道對方的心思,他的妻子不願意看到老伴失去快樂與活力,日日在規律的生活中,一點一點變成如樓下那個癡呆的獨居老人,決定在人生的最後時光與他投入這場遊戲,這遊戲因愛中止,也因為愛重新開始。

喜歡最後一幕,老人搭著熱氣球離去,我們知道他即將展開另一段旅行,那飽滿的氣球裡裝滿的不是熱空氣,而是想像力、勇氣和愛。